2023年12月16日,作為第十七屆深圳國際金融博覽會的配套活動,“2023財富管理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隆重舉行。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杰出席并講話,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主任肖丹,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顧問及學術委員會名譽主席、全國社?;鹎案崩硎麻L王忠民等出席并致辭。

總結兩年來“跨境理財通”的成功經驗,結合港股通、債券通、基金互認等互聯互通機制的擴容和完善,2023財富管理論壇以“大灣區財富管理市場需求變化與業務創新”為主題,來自政府部門領導、金融機構代表以及金融專家共濟一堂,深入探討如何拓寬、創新大灣區跨境財富管理的領域、模式、產品和服務。
本次論壇由第十七屆深圳國際金融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主辦,深圳國際商會、《理財周刊》、深圳市華巨臣國際會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中關村華夏經濟學研究發展基金會、香港國際金融學會協辦。
重磅嘉賓發言高屋建瓴
在本次論壇上,來自各個領域的嘉賓和專家緊緊圍繞富管理市場需求變化與業務創新,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杰代表主辦方向參加論壇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表示誠摯歡迎,對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說,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特區成立四十三年來GDP增長了20.3%,金融作為深圳的重要產業之一,發展水平在全國前列,深圳發展財富管理基礎條件良好,深圳匯聚了大量的企業家、創業家和高凈值人群。
何杰表示,如何充分利用當前各項優勢,加快財富管理中心生態圈建設,在體制上先試先行,加強與港澳地區互聯互通、協同合作,吸引國內外各類財富管理機構落戶,在大灣區財富管理格局中發揮獨特的作用,這是深圳當前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將圍繞財富管理中心的建設目標,加強深港在財富管理領域的合作,持續優化跨境理財通試點。接下來,深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打造國際財富管理中心:一是著力打造完善的財富管理產業體系,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二是加強深港在財富管理領域的合作,在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統籌下,持續優化跨境理財通試點,推動證券公司等更多主體參與,增加可投資產品;三是支持創新加快財富管理數字化轉型; 四是組建跨業態的財富管理行業協會,依托協會開展合規建設,標準制定及舉辦財富管理論壇活動,便利財富管理機構交流分享。五是加快金融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探索建立財富管理機構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推動信用評級、資信服務專業服務機構發展。
最后,何杰指出,要加強深港合作,進一步優化跨境理財事業,新增證券公司參與,與香港特區政府共同成立深港合作委員會,推動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等體系,智能同步等方面的應用,加快相關的標準體系的建設。

香港貿易發展局深圳主任肖丹在致辭時表示,財富管理在深圳的發展也非常迅猛,具有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的基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在2023年報告中專門提出,擴大與內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在明年上半年內與深圳當局共同設立深港金融合作委員會,為促進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供建議。
肖丹認為,無論是深圳、香港還是大灣區,未來都注重于區域協調發展,轉變為團體,通過整個大灣區的協同發展。他說:“期待在今天的財富論壇各位領導和大咖的精彩分享,為我們提供更多不同領域的金融智慧,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設深圳財富管理中心生態圈賦能動力,提升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水平,推動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p>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顧問及學術委員會名譽主席、全國社保基金前副理事長王忠民重點談到了無風險收益率在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中的價值和作用。他表示,無風險收益水平是全球資產配置的基準,大灣區的產業數字化的迭代、成長離不開大灣區的私募股權的資本結構,更離不開大灣區的金融市場的全方位的服務和全方位的創新,這就是我們明天的財富基座,明天財富成長的空間和我們每一個人在其中可以分享到財富的數量和空間。

瑞銀財富亞太區投資總監及宏觀經濟主管胡一帆做了《全球市場展望與資產配置》主題分享,她表示,處在充滿不確定性且伴隨著深刻的技術革命的新時代當中,我們應該如何投資,也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在全球經濟形勢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美聯儲降息預期濃厚,會對資產配置策略產生重大影響。胡一帆預計,2024年可以重點聚焦優質債券,尤其是在3A、2A投資評級以上的債券,將會有突出表現。此外,對沖基金在2024年也會有所表現。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在分享環節表示,大灣區財富管理發展潛力很大,非常看好其未來發展前景。他表示,大灣區不僅有香港,還有深圳、廣州這些都是世界級的城市,以及企業家和科技人員想要的生活方式和營商環境,將這些優勢進行疊加,可以構筑全球最頂尖的灣區,進而吸引到人才,帶來財富。

中金公司黨委委員、管委會成員,中金財富黨委副書記、總裁王建力做了《雙向開放助力大灣區財富管理高質量發展》主題分享,并從財富管理機構的視角來解構財富管理。他表示,大灣區扮演連接國內外市場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角色,財富管理作為金融服務業,推動大灣區經濟繁榮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金公司和中金財富希望能有機會積極參與大灣區雙向開放的進程,緊跟國家金融改革開放的步伐,推動大灣區財富管理行業發展。
王建力介紹,中金財富作為中金公司財富管理業務平臺,注冊在深圳,通過多年的專業積累在業內率先發力財富管理轉型,立足買方視角,建立一套國際化水準的多層次買方投顧服務體系,截至2023年9月份,中金財富金融產品保有量突破3600億元,買方投顧規模達到813億元。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中高端人才大數據解讀專家楊柳分享的主題是《財富管理行業的人才培養和發展》,她表示,從2018年到2022年,金融行業人才需求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同時她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即廣州和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兩大金融中心,近年來人才需求呈明顯的增長趨勢。
圓桌論壇著眼養老經濟
伴隨人口老齡化的過程,“養老經濟”快速發展,需要政策制定者和社會創新者采取新的措施與財富管理計劃,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影響,2023財富管理論壇特此舉辦“長壽時代的財富管理”主題圓桌論壇,邀請相關行業協會、金融機構、大型企業的嘉賓代表,一同就長壽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變化、健康和養老財富管理、政策和社會創新等方面集思廣益,共同探討長壽時代的機會和挑戰。

圓桌論壇由平安銀行深圳私人銀行一中心總經理,中關村華夏經濟學研究發展基金會理事及梅花與牡丹家庭財富論壇秘書長阮數化女士主持,對話嘉賓包括泰諾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一諾轉化工程實驗室創始人沐華平,國康健康管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楊華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香港國際金融評論》執行總編輯本力,《理財周刊》傳媒董事長陳躍,以及愛生生命創始人、執行董事、CEO,中國抗衰老促進會長壽工程分會會長鄺中。
阮數化表示,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長壽已經成為現實,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在長壽的同時保證財富的穩定增長,是財富管理必須要重點解決的現實問題。
本力指出,隨著中國老齡化在加快,我們都在面臨這“未富先老”這個問題,在資產配置方面,需要在健康、生命和資產三個方面做一個全系統的資源配置,這樣才能對自己的消費、儲蓄投資做出合理的配置。
楊華山表示,健康管理應與保險實現結合。進入老齡化社會后,需重新定義老年人的狀態。在這個新的創作力的時代,包括家庭和社會,都會面臨更多的挑戰,這要求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多做一些準備。比如進入中年之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采取更積極、主動的健康管理,以應對老齡化變化。
沐華平認為,在養老方面,人工智能有著較大的投資機會。長壽技術主要包括預防、診斷、治療和抗衰等,特別是抗衰技術公司的誕生和培育是值得投資的。
陳躍表示,隨著我們進入長壽年代,進一步研究適合社會經濟結構和人口結構的財富管理方式,意義重大。在長壽年代,以養老為目標的財富管理有幾個特點,首先是要求長期可持續性;其次要求有長期穩定的收益率;第三是對于風險管控的要求非常高;第四是健康醫療支出比重越來越高。應該大力發展第三支柱,持續不斷推出個人養老目標型的投資理財產品,通過專業機構的戰略配置,確保長期穩定回報,避免大的波動和流動性風險。同時,養老金融、特別是保險,應該積極創新,不僅要連接養老服務,還要拓展到醫療和看護服務,以及健康養生領域,組合成一系列覆蓋全生命周期需求的產品。相信個人養老資產的增長,會推動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迎來一個新的階段。
鄺中表示,實現國民健康長壽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中國的科學家的水平不比歐美差,應該創造出一個新的賽道。如果有一項技術能夠解決長壽問題,帶來的經濟價值非常高。他認為,長壽技術產品應該是公共產品,具備公共屬性,不應該是富人的“專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
世衛組織: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0萬例 造成8000余人喪生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18日通報,迄今世衛組織收到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0萬例,造成8000余人喪生;為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