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11月13日,全國綠色礦山現場交流會湖南郴州召開,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柿竹園”)在交流會上作為典型代表發言,展現礦區生態修復與資源循環利用的亮眼成果。
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現場觀摩柿竹園時,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曾經“灰頭土臉”的礦區如今披綠疊翠、綠樹成蔭,井下作業中,工人遠程操控智能鏟運機與自動化鑿巖機有序開采,AI智能監控和數字化技術應用于安全生產各作業場景……
2025全國綠色礦山交流會與會人員實地考察柿竹園
這場嬗變的背后,是柿竹園面對富礦枯竭、低品位共伴生礦開發難度大、環保壓力加劇等礦業轉型共性難題的主動破局,是企業破解發展與保護之間的矛盾,系統性探索礦產資源高效利用、產業持續升級、生態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
技術創新先行者:筑牢國家資源安全底線
柿竹園以多種礦物共伴生著稱,礦物品種多、儲量大,被譽為“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鎢、錫、鉬、螢石等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共生于143種礦物之中,綜合開發利用意義重大。但由于礦物組分復雜、可選礦物品位低,柿竹園鎢鉬鉍螢石復雜多金屬礦選礦技術是世界級難題。
1980年,為集中力量攻克這一難題,國家科委確立柿竹園為“全國五大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之一。自“七五”以來,“柿竹園多金屬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長期被列為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及省部級重點課題,公司先后承擔7次國家科技攻關。
關鍵技術橫向聯合攻關、揭榜掛帥自主攻關的成果一項項累積。從中深孔大爆破技術突破,到創新應用大直徑深孔嗣后充填采礦技術;從選礦工藝革新,到“柿竹園法”高效選鎢技術,柿竹園在復雜低品位多金屬礦采礦、選礦和資源綜合回收領域形成一批獨有核心技術,并始終保持世界領先水平。